本报洋浦11月25日电 (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陈望 实习生余丽群)11月25日上午,“全球南方”媒体海南行采访团走进洋浦经济开发区,来自俄罗斯、埃塞俄比亚等33个“全球南方”国家的媒体记者,以多元的视角记录下洋浦发展的蓬勃朝气,共同传递海南自贸港联通世界的开放强音。
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“样板间”,洋浦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创新政策的实施,逐步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航物流体系。
站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办公楼9楼会议室落地窗前,媒体记者们目睹了码头作业的壮观场景:高大的岸桥在远程指令下精准移动,集装箱被高效装卸至远洋货轮,流程如行云流水,展现出现代化港口的磅礴气势与高效运转。
乌拉圭《共和国报》记者莱昂纳多·佩雷斯感叹:“港口的吞吐能力令人震撼!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基建的卓越实力,将成为连接美洲与亚洲贸易的重要节点。”截至目前,洋浦港已开通64条内外贸航线,覆盖北美、东南亚等全球主要市场,形成内外贸双循环的航运网络。
此外,洋浦凭借自贸港政策优势与优质服务,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航运企业、物流商建立合作关系,通过协同优化供应链流程,提升区域物流效率:与阿布扎比结成“姊妹港”,升级直达航线班次频率;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签订备忘录,推动形成更开放的产业合作生态……作为海南自贸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关键节点,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正通过航线拓展与合作深化,持续增强辐射能力。
尼日利亚阿布贾广播公司记者乔伊·伊芙茵娃·阿尼表示:“洋浦的开放模式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范本。通过这里,尼日利亚的农产品和资源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进入亚洲市场,促进双边贸易共赢。”
媒体记者们认为,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不仅是海南面向全球的窗口,更承载着“全球南方”国家协同发展的期望。它以实际成效证明:中国正通过自贸港建设,为新兴经济体创造更高效的贸易通道与合作平台。

